原文来自: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roll/2019-12-03/doc-iihnzahi4883089.shtml
导致沈阳机床陷入困境的内因主要有三点。一是风口期过度扩张,沉浸于不理性的自信中,进入行业下行期又“船大难掉头”;二是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,“赔钱赚吆喝”,这也是机床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;三是轻视债务压力,债务窟窿越来越大,导致信用受损。
一年之内,国内两大机床企业接连重组。先是今年4月19日,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揭牌;再是11月16日,在启动破产重整4个月后,沈阳机床集团宣布,引入通用技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。
沈阳机床、大连机床都是国产机床“十八罗汉”中的一员,都曾进入世界机床工具行业排行榜前列。2006年,大连机床名列全球第8位;2011年,沈阳机床位列世界第一。昔日巨头,一朝重组,究竟发生了什么?
沈阳机床曾在公告中解释了经营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。其一,受制造业大环境恶化的影响,下游需求萎靡,回款不畅,导致收入下滑等;其二,传统机床产品盈利空间日趋狭窄,而公司对产品、业务结构的调整效果尚未显现。
制造业大环境不利是外因,产品盈利不足是内因,内外交加,渐渐无路可走。但市场再不好,依然有机床企业逆势成长。因此归根结底,沈阳机床之殇还是内因为主导。
分析沈阳机床近年来的发展路径,可以看到三个关键问题。
一是风口期过度扩张,进入行业下行期又“船大难掉头”。
曾经的行业风口期曾给不少企业带来了辉煌的幻觉。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02年至2012年,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市场销售由52亿美元增加到350亿美元。正是在这“黄金十年”中,沈阳机床先于2011年冲上了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一的宝座,又借i5智能数控系统成功研发的“东风”,于次年斩获上万台大订单,创造了世界机床史上新品类机床销售奇迹。销量的猛增使公司整体陷入了不理性的自信中,接下来便是盲目扩大规模,直至后期市场下行终于导致恶性循环。
二是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,“赔钱赚吆喝”。
曾经有一位机床企业负责人深入分析过行业发展困境。他认为,机床行业之所以难做,主要原因在于两点。其一是同质化问题严重,价格战打得企业很难受,做了不赚钱,不做没活干;其二是机床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,甚至很多产品连准确的成本都算不出来。
“盘子做大”的沈阳机床也是如此。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下,尽管企业销量大增,但利润大降,经营活动现金流已连续8年为负值。同时,由于生产投入不足,大量机床订单交付延期,不少客户签订意愿不足,导致营收规模大幅下滑。
同时,延续“过度自信”思维,沈阳机床还接连引入互联网、云技术及共享商业模式,一方面试图切入工业互联网市场,另一方面打算通过共享模式在制造业复制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奇迹。连续的亏损和不断增加的投入,进一步加剧了沈阳机床资金链压力。
三是轻视债务压力,导致信用受损。在2011年登顶世界第一后,2012年,沈阳机床就爆出1763.46万元亏损;2013年亏损额增至7667.11万元。亏损额越来越多,债务窟窿越来越大,仅利息支出就数额巨大。
此前,沈阳机床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表示,每年利息支出消耗了公司大量流动资金。仅2018年,公司财务费用便高达8.6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17%。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,沈阳机床的短期借款逾百亿元,一季度的利息费用达1.77亿元。压垮巨头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是一笔441万元的欠款,让沈阳机床彻底走到破产重整的境地。
如今的沈阳机床,困难重重,想重新站起来并非易事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重组也许是所有可能性中最好的一个选择。重组并不意味着消亡,也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。期待沈阳机床能够重整心态再出发。